肃北县人民检察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阳光检务 > 正文
阳光检务

肃北检察:走访人大代表共话非遗保护

时间:2025-03-06 16:43:11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为进一步加强代表委员联络工作,积极回应代表委员对检察工作的关切,深入推进“守护陇原文化遗产”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肃北县检察院成立调研组,前往县文化馆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访酒泉市人大代表、县文化馆馆长萨仁花同志,深入了解肃北蒙古族服饰和祝赞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


走访过程中,调研组参观了肃北县非遗馆,馆内设有蒙古族刺绣、烫画、骨雕、木雕、蒙古包制作、马头琴制作等蒙古族特色手工技艺和民间习俗展示,设有非遗衍生产品设计和民俗文化实景体验等项目,通过馆内生动的照片、珍贵的实物展品、悠扬的祝赞词以及详细的讲解,全方位感受了肃北蒙古族古老的非遗技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调研组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记录、建档等保护措施开展情况,存续状态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情况和传承能力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萨仁花代表充分肯定了县检察院在公益诉讼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她表示肃北县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目前还存在保护不均衡、地方立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些项目如马鞍制作技艺、骨雕和木雕手工技艺面临失传风险,不能更好适应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的更高要求,希望检察机关更好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凝聚起非遗保护强大合力。


   据悉,肃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目前共有非遗保护项目104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3项、市级36项、县级53项;代表性传承人292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7名、市级61名、县级222名。


2008年,肃北蒙古族服饰(雪山蒙古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肃北蒙古族服饰集裁剪缝纫、贵金属加工、饰品制作于一体,是蒙古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历史学、民族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肃北蒙古族服饰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很大,‘两条发带是媳妇,一条发带是姑娘’,体现了肃北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围绕非遗项目的精湛工艺、文化内涵、精神等方面,采取多元化宣传形式展示非遗精神,让非遗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肃北蒙古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表示,希望得到各方支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2021年,肃北蒙古祝赞词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肃北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以口头形式世代传承至今的最具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学之一,包括“祭火祝赞词”“婴儿祝赞词”“迎亲祝赞词”“婚礼祝赞词”等,表现了肃北蒙古族人民通过祝愿、祭祀的形式,以期控制自然、消灾弥难、安居乐业、过美好生活的意愿。“检察机关助力非遗发展,我看到了肃北非遗未来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肃北蒙古族祝赞词代表性传承人表示,在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品牌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注入检察力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活下去”,是检察机关乃至全社会共同的期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之魂,民族精神之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以“检心”守护“非遗”,既是对历史文化最好的尊重,也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肃北县检察院将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司法作用,找准非遗保护与公益诉讼检察的结合点,在非遗技艺保存、传承人发掘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使监督更聚焦、更有效,让“非遗”里的肃北大放光彩,为肃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