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县人民检察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本院要闻 > 正文
本院要闻

高考倒计时,这些法律法规要知道!

时间:2024-05-30 09:04:51 来源:第一检察部  作者:宋佳 点击数:

十余载苦读、三年奋斗

高考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

无数学子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实现人生价值

但有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

借高考实施诈骗

甚至诱导考生考试作弊

所以高考期间

这些 ↓ ↓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

1.组织高考作弊严重违法

高考期间,常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助考”信息,宣称能为考生提供考试试题、答案。但在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出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等行为,都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带手机作弊毁前程

现在一些考生平时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搜题、翻译等功能来辅助学习、提高效率,但如果在高考中使用手机作弊,那真是打错了算盘,毁了前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由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在考试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可以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高考答案不可购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的试题、答案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替考非“捷径”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替考等舞弊行为。考试虽可贵,诚信价更高,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